欢迎来到杭州松岛实业有限公司网站!
咨询电话:15158839113

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疫情未走,梅季又要来了

疫情未走,梅季又要来了

更新时间:2020-03-13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1595

    2020年开局不爽利,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笼罩在全国人民头上的阴影,至今仍未飘散,我们逐渐习惯了戴着口罩上下班、买东西、晒太阳的日子。
    眼见,梅雨季又双叒叕将至:今年的梅季为6月8日~7月9日,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中国台湾、辽东半岛,分区域入梅、出梅时间稍有不同。
    谈到梅雨季,脱不开闷热潮湿这个主题。

    人们寄希望于气温的回暖,对疫情的控制有所帮助,事实上,气温上升是否对此真的有益,暂时还无定论。
    不过,温度和湿度对病菌传播有很大影响,是确凿无疑的。

    温度: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呈现冬春季高发的现象,例如麻疹、猩红热、百日咳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、肺结核、及SARS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发生和爆发,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。
    因为气温较低时,鼻腔局部温度会降低到32℃,这个温度适宜病毒的繁殖生长;风速大,人体受凉后,鼻腔局部血管收缩,抵抗病毒的免疫物质会明显减少,为病毒的入侵创造有利条件。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大多寄生在鼻咽部,病人说话、打喷嚏,病菌、病毒会随着飞沫散布到空气中;冬、春季节气候寒冷,人们户外活动减少,如室内有传染源存在,则病原体浓度较高,导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。
    此次新冠肺炎的发展轨迹也是如此。

    湿度:大多数呼吸道病原体,例如麻疹病毒、百日咳杆菌,对湿度较为敏感,湿度越大,含病原生物的气溶胶在空中悬浮时间越长,传播机会越大。有研究表明,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更易于受气湿的影响,当相对湿度在58%~70%时,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明显上升,相对湿度在65%~67%时,发病达到高峰。
    相对湿度小时,因为空气干燥,鼻腔内血黏度高,易发生毛细血管微小破裂,病毒易于侵入。
    此外,低温、阴雨、寡照,会削弱通风、晒衣被等常规防疫措施的杀菌效果。

    随着梅雨季的到来,我们面临着另一些威胁。
    常见的霉变,就是温度上升、湿度严重超标造成的负面后果。
    霉变是一种自然现象,食物、衣被、纸张、墙壁等,各处都有出现,危害大的莫过于食物和衣物发生霉变。
    我们所见的“霉斑”,实际上是微生物世界中多彩的丝状真菌,称之为霉菌,包括“黄曲霉菌”、“球毛壳霉”、“黑曲霉”等。
    这些霉菌一旦附在衣物上,使衣服发黑发黄,严重影响衣服的美观;它们还会产生多种毒素,引发呼吸道疾病或是诱发过敏症状,危害人体健康,严重的甚至致癌。
    比如黄曲霉菌,1993年黄曲霉dusu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,是一种毒性*的剧毒物质。这种霉菌,在未保管好的厨房菜刀板、碗筷上、米麦豆、花生瓜子里广泛存在,我们吃花生瓜子,吃到苦的那种就是了。

    霉菌生长的两个主要条件,20-30℃的温度和85%以上的相对湿度是它们的理想生活环境。
    这样的条件下,只要有一个霉菌存在,它就能在一夜之间繁衍出无数辈后代。这也是为什么夏天食物在常温下容易发霉,放进冰箱不易发霉的道理。

    也许对当前面临的疫情防护没有直接帮助,但从身心舒适、胃口健康,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、维持免疫力的正常水准来看,也需要避免居家环境过于潮湿,减少霉变,及其带来的其它疾病的发生可能。
    梅雨天要来了,你准备好了吗?

扫码关注

邮箱:81800603@qq.com

地址:万华科技园

版权所有©2024 杭州松岛实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    备案号:浙ICP备17003966号-1    sitemap.xml    管理登陆    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